|
精品专线 |
|
|
联系我们 |
|
电话: |
021-66083649 |
|
021-66083796 |
|
021-66083797 |
|
021-66083795 |
|
021-66083596 |
传真: |
021-66082638 |
手机: |
15601851830 |
|
15601851832 |
邮箱: |
linghanwuliu@126.com |
|
|
|
|
新闻中心 |
|
系统化建设现代物流中心 |
来源:上海到山西省物流 发布时间:2010-11-25 点击数: |
|
上海到山西省物流1.物流中心网络。即将工厂、仓库、集货、配送、加工等多种作业环节和机能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中心,可以说它是整个物流管理活动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物质基础。今天对物流中心的理解已不仅仅将其定位于物流作业的场所,而是整个物流管理活动的枢纽和经营战略具体体现的形式。具体讲,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物流中心网络(即建成什么样的物流中心,如何进行物流中心的布局等问题),并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即物流中心的层次和机能分工)加以完善是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和整个企业战略的设想来把握。 2.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从现代物流供应链发展的状况看,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组织物流活动的主体既有单个主体(即由单一企业承担),又有复数主体(即由多个企业共同承担),在后一种状况下,往往有一个企业发挥着主导者或核心作用,而这种地位的形成是由该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力和指导程度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企业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并对其他企业的物流管理和经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其核心地位才能被认同和接受。 3.物流体系的组织方式。从历史的角度看,物流体系的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生产到消费完全由自己来组织;二是通过委托的形式来组织物流活动。前者的好处在于企业能够完全控制整个物流活动,发挥企业对物流管理的支配权,但它所带来的问题是随着各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高度重视和物流体系的建设,往往因为封闭性造成实际物流运营成本过高,降低了物流体系的效率,同时容易产生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冲突,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物流共同化成为物流体系的重要组织方式。但是,应该看到,共同物流的发展在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发挥物流对各参与企业的指导作用,以及有效地对共同物流进行管理,避免因为共同化物流阻碍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即信息的泄露等问题)。 4.物流信息系统。确切地讲,物流信息系统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中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物流信息系统模式和构成方式,但是,这并不等于物流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不重要,相反,没有一个发达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系统。而物流信息系统的高度化主要应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它能及时有效地反映企业自身的商品销售、在途和在库信息,便于企业实现单品管理,彻底排除滞销品;二是能促进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真正使企业具备对市场环境和需求的及时响应能力;三是系统应具有发展性,即信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应能突破企业的界限,为促进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指导或共同预测和计划做出贡献。只有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的信息系统才能称得上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心脏。 5.完善的物流作业流程系统。该子系统指的是装卸、加工、保管、备货、分拣、运输等具体物流活动的组织方式。没有完好的作业流程也不可能实现物流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业流程的安排要比单纯强调自动化、机械化重要得多。 综上所述,可以说现代物流体系是以"信息化"为基轴,"中心的集约化、再编"、"省力化、合理化"、"共同化、标准化"为主要内容,最终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系统。 (二)不同主体物流课题与系统的多样性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高度化和多变的需求,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削减各种经营成本,在很多生产企业的战略中,物流战略已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实施,这可以从越来越多的企业战略陈述中出现"Logistics"一词加以佐证。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并不是Logistics这个词汇所能完全解决的。首先,从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各种专业物流服务商的角度看,物流战略的实施有很大差异。长期以来我们所倡导的Logistics主要是从生产商的角度出发,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这表现为整个物流系统和管理体系主要是以生产商为中心而展开,位于流通终端的零售商和中间环节的批发商都是从属于生产企业。但是,今天这种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开始在流通产业中掌握主动权的其他类型企业正在积极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从而争夺物流管理上的控制权。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在今天不仅仅是商品储存和运输管理,而是对适时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信息和单品进行管理,通过物流管理能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把握企业运营的状态、市场和整个产业的发展动态,所以,谁能拥有发达的物流管理系统,谁就能够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增强自己在产业链中的谈判力。例如,像沃尔玛这样特大型超市以及日本7-11公司这样的便利连锁企业,都在构筑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并且要求所有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其物流管理的要求,甚至将生产商物流体系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此外,一些大型批发业者也从原来生产企业的销售代理人转变为直接为零售服务的专业物流提供商。所有这些变化使得物流管理和物流体系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这时原来生产商决定一切的状况发生了改变,物流管理和体系上的协调以及多品种经营成为了当今时代物流管理的主要课题。 其次,对于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企业而言,由于它们各自经营的领域和事业规模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实施物流战略方面的能力和欲望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都有强势企业和弱势企业之分,这就要求各经济主体在实施物流管理时,必须体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不应该是完全统一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合作企业,物流管理的形式和支持的力度应当是有差异的,这一点必须在制定企业物流战略规划时得到充分考虑。 物流系统发展的多样性还表现在生产、批发、零售与物流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使得物流体系变得日益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反映在各类生产或零售企业为了扩展自己的物流服务领域、提高物流管理绩效、降低物流成本,除了承担本企业的物流活动外,还承担部分其他企业委托的物流活动,从而出现向专业物流进化的倾向。与此相对应,一些专业物流企业在从事物流管理活动的同时,却在相应地进行某些商品的批发或零售业务,呈现出向商品经营发展的动向,这种商流和物流管理的相互交融更加使物流管理体现出动态性、多样化的特征。 二、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趋势 物流中心作为企业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企业强化现代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物流中心的建立如何能顺应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物流中心对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为了对应经营业务的需要建立和拥有自己的物流中心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传统物流中心的作用主要是发挥商品保管、周转和分拣的机能,从而使物流活动能统一在企业整体管理系统之中。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开始广泛地开展物流中心的再建,亦即对传统的物流中心进行改造,使其适应现代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看,企业物流中心再建的一个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物流中心运作的高度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充分对应企业顾客的各种要求,并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缩短产品的流动时间,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第三大利润源泉。 从企业物流中心再建的具体形式看,主要表现为两种表面上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或者说物流中心规模的两极化发展,即物流中心的集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与分散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应当讲这两种发展方式各有优缺点,它们分别反映了企业不同的发展思路。首先,就集约化、综合化发展方向而言,其优势表现在土地、建筑物等设施的投资减少;商品总体在库量的压缩成为可能;到物流中心的输送费用得到降低;能对企业物流,特别是从事多角化经营或广域化经营的企业物流进行统一管理,并且由于上述种种优势进一步使得导入物流管理自动化较易实现,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中心的集约化和综合化发展,带来了物流中心到配送目的地的距离延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品配送的成本,同时因为缺乏与配送目的地用户的密切联系,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水准等问题。相反,从分散化、个性化发展的绩效来看,集约化、综合化发展所固有的问题恰恰是它的优点,亦即由于它接近配送目的地、配送时间较短,进而能充分对应用户的需求,特别是能对终端顾客多样化的要求做出迅速的对应,与此同时,由于分散化带来物流中心的经营规模较小,因而较容易实现中心的运营管理。但是,它的问题是不易从企业整体上对商品在库进行综合管理,容易发生商品断货,同时由于规模较小,更不易导入自动化的管理机器和系统,因而中心内管理绩效较弱。 从上述对集约化、综合化物流中心以及分散化、个性化物流中心的优缺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盲目地判断物流中心应该向何处去、究竟走哪一条发展方向是有失偏颇的。对物流中心再建的趋向理解应当具体联系物流中心对企业整体绩效的经济学分析,或者说物流中心的规模或数目对企业整体物流费用有多大的影响程度。 联系生产流通系统和物流服务水准的变动对最佳物流规模的影响,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具体来讲,随着近年来生产、流通阶段物流活动的广泛普及以及高度化物流服务的出现,对现代物流管理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亦即现代物流管理必须充分对应多频度、少量化和JIT物流活动,同时能从企业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一元化管理,缩短商品在途时间,防止商品流通过程中出现断货现象。这种新型的物流服务要求无疑也对与物流中心建设相关的各种费用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总体上讲,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推动物流中心规模化发展的趋向,这是因为在所有费用中在库费用的构成变化最大。从现代在库费用的构成来看,如今的在库费用已不仅仅指的是商品在库委托保管等直接经济费用,还包括很多因为不能顺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机会成本,诸如,因为不能实现在库一元化管理而产生的在库负担;在库量过多而出现的残留品的管理费用;不能充分应对柔性的流通系统和顾客需求而发生的损失等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的在库管理费用可以称为广义在库维持费。显然,在当今企业经营活动中,为了杜绝上述各种在库费用的出现,就必须大量从事物流中心在库信息系统的构筑、实施输配送的计划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自动产出系统的导入等等,这样,尽管在广义在库维持费上表现为费用曲线向上推移,但是它却有效地抑制了其他费用的上升。 当然,联系到具体的企业,物流发展的方向是不尽一致的,这是因为每个企业的物流费用构成情况以及产品的特性不完全一致。对于处于产销供应链起端的生产企业或中间环节的批发流通企业而言,除了广义在库维持费和受发货处理费外,输送费用的比例较大,而配送费用相对较少,另外,产品也较易适应长距离运输或集中保管,因此,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讲,企业物流中心具有集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这部分企业通过对原有物流中心进行集约化、综合化的改造,在物流中心内引入各种信息系统,借助于集中一元化的管理,压缩商品在库量,削减次品损失,进而充分对应JIT物流。相反,对于接近终端用户的零售企业,特别是对于从事生鲜产品或时效性产品经营的便民店、超市等企业来讲,商品配送费用的比例较大,而且配送绩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物流服务的高低程度,所以,最佳物流中心规模有向分散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三、新型物流中心建设中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现代物流中心内在体系的建设是随流通系统中商品品种少量化、多频度、小单位化发展以及JIT等新型生产、流通体制的进化而演变,可以说,流通系统中的种种变革不断带来了物流中心机能上的重大变化。具体来看,随着经营商品多品种化发展,商品保管、在库的数目增加,管理日益复杂,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就极易发生滞销商品增多。同样,配送多频度、少量化的发展,使得以整箱为单位的商品输送减少,相反小件商品的配送增加,这种发展趋势无疑使商品备货、包装等作业繁琐化。除此之外,JIT制度的实施十分严格地要求缩短订货到发货之间的周期,并且实施防止断货发生的商品在库管理,同时能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对应订发货、备货、分拣和配送业务,进而要求有很严格的商品包装、贴付等流通加工机能。上述种种对现代物流的要求都推动了企业要从战略的角度看待物流,或者说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高度化的物流中心是现代企业发展物流中心的主要趋势。 在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和高度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这种物流中心对哪个经济主体来说才是最佳的物流系统,以及物流中心的业务实际上是由谁在运营。首先就前一个问题而言,原来在组建物流中心时考虑的是如果物流中心对企业自身有益,那么该中心的建设将是合理的,但是,从现代物流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个体的最优物流系统不一定是产销供应链全体的最优系统,供应链全体的最优物流中心系统将是相互协作,物流、信息流相互融合的物流体系,显然,这是单个物流中心所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现代新型的物流系统需要产销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从商品流动的全过程来考虑物流中心的建设,以便实现物流中心的联动化发展。正因为如此,如今在建立发展物流中心时不仅要分析物流中心对本企业的作用和益处以及系统硬件上的现代化,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该物流中心的独特机能、对其他企业所能发挥的作用和绩效、是否符合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在库水平的高低等等因素,可以说,这是新型物流中心的根本特征之一。 另外,从物流中心业务的实际运作来讲,原来的物流中心是企业自己购买土地、自己建设、自己运营,而现代物流中心则更多的是企业租赁来的,亦即企业并不拥有物流中心的产权,而是通过向外部专业物流商租赁物流中心,并委托全部物流管理业务,借助于物流的共同化行为,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绩效。此外,从事物流管理业务时,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的资源,而是灵活运用其他企业的资源,保证业务活动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新型物流中心的特点是,在对应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中,从供应链管理的观点寻求物流系统的全体最优,并且通过灵活运用外部委托或共同配送,在充分考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通产业和社会的最大绩效。 四、我国建设物流中心应注意的问题 1.积极发挥政府在推动物流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企业的物流中心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很多政策、社会设施等宏观因素和条件的指导和支持,而这些职能都必须由政府出面来积极推动甚至实施。当然,从我国现有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已开始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但是,从现代中国物流发展的现实情况看,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有的政策措施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规范效应和法律效应,没有为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和基础,所以,发展中国的物流体制,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政府的作用应该加强。 我们认为,政府的这种作用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物流瓶颈,为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2)在法规和政策上推动物流效率化,加紧研究制定各种物流管理政策或法规,同时加强各政府机关、地方公共团体、物流从业者的合作,形成多方面的综合管理体制;(3)推动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化和统一化;(4)系统地引导社会物流系统向高度化方向发展,这包括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技术开发改进等。 2.物流中心不仅仅解决的是一个物流问题,而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制度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要素。从前面我们对现代物流中心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物流中心的建立已远远超出了解决物质商品流动本身这个目的,而是在对应多品种、少量化经营的时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必然产物。这表现为产销之间脱离原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分离、追求局部最优化的状态,从而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整体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适化。除此之外,由于流通产业和生产系统的高度化发展,使得多频度、少量化配送成为物流活动变革的标志;物流活动跨产业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以及由于产品进口扩大或全球化生产的普及引发了国际物流活动的飞跃发展,所有这些都使得现代物流中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商品运输、保管的事务性管理场所,而是为了适应全球制造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极大复杂化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模式,是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最终用户之间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以确保经营活动能有效、低成本进行的管理科学的载体。 所以,要在我国大力推动物流中心的建设,不能不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应当讲,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对物流管理的认识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虽然近几年来物流管理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加强物流管理,如何设计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物流中心管理流程,如何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物流中心的作用并培养起自身的核心能力都尚未成熟,我们的企业有很多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运输、储存管理的物流认识,认为只要建立起具有运输能力和仓储能力的场所就是物流中心,而忽视了物流中心是一种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高度的作业管理能力、经营战略的管理能力以及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所以,要形成完善的物流中心体系,我国的企业还必须练好经营管理这个基本功,否则,指望通过时髦的"物流"一词来解决一切现存的企业发展问题,不现实,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其次,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物流中心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等,目前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这是因为企业或社会在建设物流中心、提高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而如果上述制度不能到位,必然对这种资源的再配置产生阻碍。例如,在当今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的物流中心的集约化和共同物流的发展,必然涉及单个企业财产的处置或企业甚至产业间资产的融合,在上述制度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中心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硬件的建设,更是软件和人才的建设。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物流中心,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施的建设,更是一种软件的建设和创新。目前,有很多企业认为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必然需要大规模地投资于先进的物流设施,似乎没有现代化、世界一流的设备和硬件就不能成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对此,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就是在发达国家企业中的物流中心,也并不都是充满了完全自动化、高度机械化的设备和系统,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实现机械化,如日本资生堂公司就提出了"弹性机械化"的概念。由此看出,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的根本特点应表现在高度现代化的流程设计和流程管理,这种软性的建设往往要比硬件的建设更为重要。 |
|
|